民事诉讼中证人做过假证还能否再作证?

在一些民事纠纷案件里,出现过证人做假证的情况。现在想知道,这样做过假证的证人之后在其他民事诉讼中,是否还具备作证的资格呢?具体是怎么判定的?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做过假证一般不能再作证。


从法律概念来讲,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这是维护司法公正和诉讼秩序的基本要求。做假证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当证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以获取不当利益时,其诚信和可信度便受到极大质疑,再次作证的证言也难以让人相信。


法律依据方面,根据《民事诉讼法》,证人做假证可能构成妨碍诉讼,法院可以对其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并且,做假证的证人证言通常不会被采纳,不会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例如,在某些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证人此前有做假证的行为,其后续针对该案件或其他案件提供的证言,法院会谨慎审查甚至直接不予采信。


此外,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作假证,会构成伪证罪。按照《刑法》规定,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伪证行为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法律后果呢?

在一些案件处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伪证的情况。想了解对于不同情形下的伪证行为,法律具体是怎么规定处罚的,比如在民事、刑事诉讼中作伪证分别有啥后果,以及伪证达到什么程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等。

证人证言是否可以作为直接证据?

在一些案件处理中,涉及到证人证言的运用,但不清楚它能否作为直接证据。比如在民事纠纷中,有证人对关键事件进行描述,想知道这样的证人证言能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具体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

虚假诉讼会追究刑事责任吗?

在一些民事纠纷中,有时会怀疑对方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比如一方拿出的证据感觉是伪造的,陈述也不太真实。很想知道这种虚假诉讼的行为是不是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追究,以及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刑事案件中证人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在处理刑事案件时,不太清楚证人能不能适用回避制度。比如在一些具体案件里,证人与案件当事人可能存在某些关系,这种情况下证人是否要回避不太明确,想了解下法律在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中,怎样才能认定为虚假诉讼?

我最近参与了一个民事诉讼案件,感觉对方的一些行为很可疑,像是在编造事实。我想知道具体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这个诉讼是不是虚假的,有哪些明确的标准,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工伤证人证言作假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我朋友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有人提供了虚假的证人证言。现在我们很担心,不知道提供这种虚假证言的人具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想了解下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会不会面临严重的处罚。

刑事案件只有证人的情况下能否定罪?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可能会遇到只有证人提供证言的情况。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只有目击者看到嫌疑人的身影,但缺乏其他物证等。我想了解这种仅有证人的情况下,法院到底能不能据此对嫌疑人定罪,具体的判定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在法庭上出示假的证据是犯罪吗?

我朋友最近打官司,担心对方在法庭上出示假证据影响判决结果,想知道这种在法庭上出示假证据的行为到底算不算犯罪,要是犯罪的话会受到怎样的惩处。

伪证罪具体是如何判的呢?

我最近了解到伪证罪这个罪名,想知道它在不同情形下具体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比如什么样的情况算情节严重,会受到更重的处罚。还有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判定伪证罪有没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点。

庭审现场律师做假证据能被驱逐出法庭吗?

在一场重要的庭审中,我方发现对方律师似乎在提交假证据,这让我们很担忧。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该律师会不会直接被驱逐出法庭?具体会受到怎样的惩处?相关的法律规定又是怎样的呢?

刑事诉讼中单位能否作证?

最近遇到一个刑事案件,涉及到一些证据方面的问题。想知道单位能不能像自然人一样在刑事诉讼中作证呢?具体是在什么法律规定里明确了这个事儿,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规定,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被告对原告出具的证据提出质证,法院会查询证据的真伪性吗?

在一场民事纠纷诉讼中,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存疑并提出了质证。现在很困惑,不清楚法院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主动去查询证据的真伪性。想了解法院在面对这种质证情况时,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相关依据。

民事诉讼中是否存在瑕疵证据?

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时,发现有些证据在形式上好像有点问题,比如借条字迹模糊、合同条款有改动。不清楚这种证据在民事诉讼里算不算瑕疵证据,会不会影响它在案件中的作用,想知道关于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具体认定和相关影响。

法官明知虚假诉讼不处理该怎么办?

在一场民事纠纷中,明显能看出是虚假诉讼,法官却不处理。我想知道具体有哪些有效的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会不会因为法官的不作为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有没有什么时间限制或者特别的要求呢?

虚假诉讼会构成诈骗罪吗?

在一些民事纠纷中,出现了当事人捏造事实提起诉讼的情况。想知道这种虚假诉讼的行为,是不是就等同于诈骗罪呢?具体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二者关系的,相关法律依据又有哪些呢?

被告虚假陈述是否能构成虚假诉讼?

在一些民事案件中,被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逃避债务、获取不当利益等,可能会做出虚假陈述。但不清楚这种虚假陈述行为是否就一定会被认定为虚假诉讼。想了解具体在哪些情况下被告虚假陈述会构成虚假诉讼,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虚假诉讼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在一些民事纠纷中,发现有人编造事实打官司,想知道这种虚假诉讼行为一旦构成犯罪,具体会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判刑。比如不同情节严重程度分别对应怎样的刑罚,希望能得到清晰准确的解答。

在哪些具体情形下人民法院会强调收集证据呢?

在一些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太清楚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会主动去收集证据。比如自己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没办法收集证据时,是不是法院就会帮忙收集?还有在证据存在矛盾等情况下法院又会怎么做呢?想具体了解人民法院强调收集证据的各种情形及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后还能否再起诉刑事诈骗?

在一些经济纠纷中,先进行了民事诉讼,后来发现对方可能存在诈骗行为,就疑惑是否还能再以刑事诈骗起诉。想了解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虚假诉讼的认定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在一些民事纠纷中,时常会怀疑对方是不是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比如在借贷纠纷里,一方拿出的证据感觉很可疑。想具体了解虚假诉讼在法律上明确的认定条件和标准,以便能准确判断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