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后是否可以变更案由?
我有个官司已经开庭了,可我感觉一开始定的案由不太准确,这样可能会影响判决结果。我就想问问,在开庭之后还能不能变更案由啊?心里实在没底,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给点专业建议。
展开


在法律领域,案由指的是案件的名称,它反映了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人民法院对诉讼争议所包含的法律关系进行的概括。简单来说,案由就像是给案件贴的一个‘标签’,方便法院归类和处理案件。 关于开庭后能否变更案由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法院会依据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案由。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经审理发现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结案时应当根据法庭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应变更案件的案由。也就是说,如果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原来确定的案由不准确,法院有权自行变更案由。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在开庭后当事人能否申请变更案由呢?虽然法律没有绝对禁止当事人在开庭后提出变更案由的申请,但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准许。一方面,如果当事人在开庭后才提出变更案由,可能会导致诉讼程序的拖延,影响司法效率。比如原本按照一个案由进行的举证、质证等程序,因为案由变更又要重新进行,这会浪费司法资源和其他当事人的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例如在开庭过程中才发现新的事实,导致对法律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法院也可能会考虑准许变更。 不过,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司法效率,当事人最好在起诉时就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案由。如果发现案由有误,也应当尽早向法院提出变更申请,避免给诉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