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过程中能否将程序改为仲裁?
我之前和别人有纠纷,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了,现在案件还在审理中。我突然觉得仲裁可能更适合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想问问在这种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况下,能不能把程序改成仲裁呢?
展开


在诉讼过程中一般是不能将程序改为仲裁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诉讼和仲裁的概念。诉讼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官司”,是指当事人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据法律和事实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而仲裁则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这就意味着仲裁的启动需要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和明确的仲裁协议。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要改为仲裁,前提是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仲裁协议。但在实践中,一旦一方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通常意味着双方在纠纷解决方式上没有达成仲裁的合意。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也就是说,当案件已经进入诉讼程序,并且法院已经开始审理后,除非双方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且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否则是不能随意将诉讼程序改为仲裁程序的。因为诉讼程序一旦启动,就有其法定的流程和规则,随意变更会破坏司法程序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所以,在诉讼中要将程序改为仲裁是比较困难的,并且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双方的意愿来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