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履约后还能解除合同吗?解除合同要考虑哪些前提条件?
在做生意过程中,和合作方签了合同,现在双方都已经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履行完了。但之后发现有些后续事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就想着能不能解除合同。想知道从法律角度讲,完全履约后还能不能解除合同,以及解除合同都需要满足哪些前提条件呢?
展开


一般情况下,合同完全履行完毕后是不能解除的。合同解除的前提是合同正在依法产生法律效力,而当合同履行完毕,合同就终止了,合同双方不再履行相关义务,其法律效力也就消灭了。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有以下几种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比如签订旅游合同后,目的地突发自然灾害导致旅游无法进行。二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像是卖方明确告知买方不会交付货物。三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例如租客一直不按时交房租,房东催告后仍不支付。四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像购买的设备不符合合同约定标准,导致无法投入生产使用。五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合同已经履行,但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事由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合同。 相关概念: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可撤销事由:比如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