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庭成员身份骗取保金是否能成立保险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利用家庭成员身份骗取保金是有可能成立保险诈骗罪的。保险诈骗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情形: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当利用家庭成员身份进行上述行为以骗取保金时,就符合保险诈骗罪的行为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判断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以及实施了法定的诈骗行为,并且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对于利用家庭成员身份骗取保金的行为,如果其手段和情节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形,就可能被认定为保险诈骗罪。例如,某家庭成员故意制造虚假的医疗事故,以家庭成员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医疗费用,且索赔金额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就会构成保险诈骗罪。所以,当存在利用家庭成员身份骗取保金的情况时,需要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方式和诈骗金额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