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可以改变法律吗?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发现有些判决结果好像对后续的法律适用产生了影响。我就很好奇,法院作出的判决有没有权力去改变现有的法律规定呢?这方面是怎么界定的呀?
展开


在我国,判决通常是不可以直接改变法律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律和判决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稳定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例,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性问题,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而判决则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后,根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作出的处理决定,它是针对具体案件的。我国的立法权由特定的国家机关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这意味着只有这些立法机关才有权力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法院的判决是基于现有的法律对具体案件进行裁决。法院的职责是适用法律,而不是创造或改变法律。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来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当事人是否违约等问题,然后作出相应的判决。虽然在司法实践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判决可能会对后续类似案件的处理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被称为指导性案例。但指导性案例并不具有改变法律的效力,它只是为法官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提供参考,以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公正性。所以,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来看,判决本身是不能改变法律的,法律的修改和制定有其严格的法定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