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程序有哪些?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 首先是准备工作。要收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相关的会计账簿和凭证等资料。这些资料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通过它们可以获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经济业务信息。例如,从会计账簿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可以获取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相关的数据。 接着进行业务分析。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分类。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等。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像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等。筹资活动则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例如发行股票、债券,向银行借款等。 然后是确定现金流量的具体项目和金额。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确定。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直接确定其具体项目和金额。 之后是编制工作底稿。在工作底稿上,将上述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工作底稿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记录和核对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是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根据工作底稿中的数据,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要求,将各项现金流量项目填入表中。同时,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表中的数据与工作底稿一致,且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并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该准则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总之,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按照上述程序进行操作,可以确保现金流量表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