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有哪些特点?


医疗纠纷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之间就医疗服务、医疗结果等方面产生的争议。下面为你简述医疗纠纷的特点: 主体特定性:医疗纠纷的主体一方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另一方则是患者及其家属。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患者就是接受医疗服务的一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涉及的纠纷主体就明确了这种特定性。 专业性强:医疗行为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导致医疗纠纷往往涉及医学专业知识。比如在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时,需要考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操作的规范等多方面的专业内容。普通人很难仅凭常识去理解和判断,通常需要借助医学专家的鉴定意见来确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 原因复杂性: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医疗事故,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也可能是医疗差错,虽然没有达到医疗事故的程度,但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还可能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而实际治疗结果未达到其预期,从而产生纠纷。此外,医疗服务态度、沟通不畅等因素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处理途径多样性: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有多种处理途径可供选择。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这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双方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也可以申请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帮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还可以通过行政调解,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及其家属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社会关注度高:医疗纠纷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医疗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非常关心。一些重大的医疗纠纷事件可能会在媒体上广泛报道,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这也促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