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涉及哪些法律渊源?
我最近有个商业纠纷打算走仲裁程序,但是不太清楚商事仲裁所依据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商事仲裁可以依据哪些法律规定来进行,这些法律渊源对仲裁结果有多大的影响,能不能给我详细讲讲。
展开


商事仲裁的法律渊源,就是指在商事仲裁过程中可以作为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来源。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我国商事仲裁涉及的主要法律渊源。 首先是法律,这是最重要的法律渊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是商事仲裁的核心法律,它对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协议、仲裁程序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定。比如,该法规定了仲裁协议应当具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以及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内容。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实体法也是商事仲裁的重要依据,当仲裁涉及合同纠纷等问题时,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履行、违约责任等规定就会被适用。 其次是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也会对商事仲裁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特定行业的商事活动中,行政法规会对仲裁的某些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在相应的商事仲裁中具有约束力。 再者是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商事仲裁也可能具有适用效力。如果当地的商事活动有特殊的规定或者情况,地方性法规可以作为仲裁的参考依据。 然后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在涉外商事仲裁中,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如果与商事仲裁有关,就会成为仲裁的依据。国际惯例也是在涉外仲裁中经常被考虑的因素,它可以补充法律规定的不足,为仲裁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是仲裁规则,各仲裁机构都有自己制定的仲裁规则,这些规则对仲裁程序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详细规定,当事人选择某个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时,就需要遵循该机构的仲裁规则。仲裁规则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它是仲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