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我遭遇了一起刑事案件,打算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不太清楚这个过程中会有哪些容易犯错的地方。想知道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里,一般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避免自己在维权过程中走弯路。
展开 view-more
  • #刑事附民
  • #诉讼误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主张。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里,很多人以为能像普通民事诉讼那样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里明确了赔偿范围是物质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并不包含在内。比如在一些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即使因身体伤害遭受了精神痛苦,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也无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误区二:忽略诉讼时效。有人觉得只要是因犯罪行为导致的损失,任何时候都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虽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通常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但也有时间限制。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提起,可能会面临无法主张权利的风险。一般来说,要在刑事诉讼的合理阶段及时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误区三:对赔偿范围理解有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与犯罪行为有一点关联的损失都能获得赔偿。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是由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例如,在盗窃案件中,被害人因被盗物品丢失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要求赔偿,但因物品丢失导致的一些间接损失,如可能因此错过的商业机会带来的损失等,通常不在赔偿范围内。 误区四:不重视证据收集。部分当事人觉得有刑事诉讼在,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不需要太严谨。这是不正确的,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对自己主张的赔偿事项提供充分的证据。比如,要求赔偿医疗费,就需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证据。否则,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其赔偿请求。 误区五:认为刑事判决后不能再提民事诉讼。一些人以为刑事判决生效后就不能再针对民事赔偿问题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其实,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没有解决全部民事赔偿问题,或者当时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仍然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不过,要注意诉讼时效等相关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