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我在和别人签合同的时候,对方出现了违约情况。我想让对方采取补救措施,但不太清楚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要求对方这么做。所以想了解下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条件,好确定我的情况是否符合。
展开 view-more
  • #补救措施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采取补救措施是指在合同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为使合同的履行符合约定或者为避免、减少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采取补救措施作出了相关规定。根据该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就为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采取补救措施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违约行为的存在。也就是说合同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卖家交付的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中约定的标准,这就构成了违约行为。 其次,违约行为具有可补救性。如果违约造成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那就不能适用采取补救措施这种方式了。例如,特定的文物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且无法修复,这种情况下就不适用采取补救措施。 最后,采取补救措施要合理。一方面,采取补救措施的费用应该合理,不能过高;另一方面,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对于一些轻微的质量问题,要求对方进行修理、更换等就是合理的补救措施。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