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履行合同的条件有哪些
我最近在做生意,签了合同之后,发现对方好像经济状况不太好,担心他们没法履行合同。我就想知道,在哪些情况下我能中止履行合同啊?是只要怀疑对方不行就可以吗?还是有严格的法律条件限制呢?想了解下具体的中止履行合同的条件。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合同的中止履行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 首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是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打个比方,比如你和一家公司签了供货合同,对方之前经营良好,但近期你发现它频繁拖欠货款,大量员工离职,业务几乎停滞,这种明显的经营恶化情况就可能符合条件。二是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这就是说如果对方为了不履行债务,偷偷把自己的财产转移走,或者把公司的注册资金抽逃了,那先履行方就有理由中止履行。三是丧失商业信誉。比如对方频繁违约,在行业内口碑极差,那先履行方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有确切证据时可以中止履行。四是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这是个兜底条款,涵盖一些上述未列举但类似会导致对方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 另外,中止履行合同还需满足一些原则性要求。中止履行不应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不能利用中止履行来违反法律法规,也不能凭借自身优势恶意中止侵害对方权益。而且,中止履行应当是保护当事人利益的最后手段,不能随意以此终止合同或逃避义务,要在其他救济措施无效时,并且先尽力履行自己义务后才考虑。同时,中止履行义务的履行情况应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形式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方便双方协商。当对方做出对于违约行为的纠正和赔偿承诺后,中止履行合同的义务人必须重新履行其合同义务。 总之,法律规定这些条件是为了平衡合同双方的利益,保障交易的公平和安全,防止一方随意中止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