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有关分包规定订立的施工合同会怎样?


在建筑工程领域,分包是常见的现象,但必须遵循相关规定。如果违反有关分包规定订立施工合同,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违法分包。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对于违反有关分包规定订立的施工合同,其效力问题是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违法分包所订立的施工合同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合同无效后,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实际案例中,如果因为违法分包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发包方可以要求承包方承担相应的修复责任和赔偿损失。同时,相关行政部门也会对违法分包行为进行处罚。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此外,违法分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纠纷,如分包商与总承包商之间的工程款结算纠纷等。当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但由于合同无效,在处理纠纷时,法院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公平原则来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总之,违反有关分包规定订立的施工合同会带来诸多不利后果,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发包方都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分包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