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朋友卷入了一场官司,在法庭上有人作伪证。我想知道作伪证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后果,法律上是怎么处理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是罚款还是判刑,想了解具体的规定。
展开


伪证罪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犯罪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打官司过程中,证人、鉴定人等为了让好人受罚或者让坏人逃脱,故意提供虚假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明确规定了伪证罪的相关内容。该条文指出,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所说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指的是那些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况。比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被盗财物的价值、盗窃的时间和地点等,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通常是指伪证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导致无辜的人被错误定罪、判刑,或者让真正的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伪证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使案件的审理陷入混乱,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有可能是伪证行为涉及的犯罪性质特别恶劣,如涉及重大贪污、暴力犯罪等案件中的伪证。 伪证罪的设立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司法活动是解决社会矛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如果有人在其中作伪证,就会破坏司法的公正性,让真正的正义无法得到伸张。所以,法律对伪证罪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以确保司法活动能够在真实、可靠的证据基础上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