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是怎样的?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时,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相关业务,不太清楚该如何编制会计分录。想了解一下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具体该怎么做,借贷方科目都有哪些,以及不同情况下分录有什么区别。希望懂行的人能给我讲讲。
展开 view-more
  • #递延所得税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递延所得税是由于税法和会计规定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概念。它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多交了税,未来可以少交。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就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例如,企业计提了一笔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上当期利润减少,但税法上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扣除,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税率为25%,由于计提减值准备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那么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0×25% = 5万元。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万元;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是指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也就是现在少交了税,未来要多交。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样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比如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税法上采用直线折旧法,前期会计折旧大于税法折旧,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设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税率为25%,由于折旧方法不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万元,那么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30×25% = 7.5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7.5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万元。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还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