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和政府相关的事务时,听说了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这两个概念,但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是什么,也不知道两者有啥区别。想了解一下在法律层面,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


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都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行为,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来看看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行政机关运用权力对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的行为。例如,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像对违规经营的商家进行罚款,这就直接影响了商家的财产权利;还有行政许可行为,比如颁发营业执照,赋予了申请人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对这些行政行为进行了规范。行政行为具有法律拘束力,一旦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如果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来解决。 而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简单说,就是行政机关做了某件事,但这件事本身不会直接改变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比如,行政机关在街道上进行的环境宣传活动,它的目的是向公众传播环保知识,虽然可能会对公众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会直接导致法律上权利义务的变化。行政事实行为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但如果行政事实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害人也可以通过国家赔偿等方式获得救济,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总的来说,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行政法律效果。行政行为会直接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具有法律拘束力;而行政事实行为通常不会直接产生这种影响,但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对当事人产生作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