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交的养老保险和单位交的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社区交的养老保险,一般指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交的养老保险,则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两者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参保对象不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面向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比如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无业人员等都可以参保。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就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其次在缴费方式上有差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个人按年缴费,缴费标准通常设有多个档次,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选择。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缴费档次越高,补贴也越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按月缴费,缴费金额一般是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其中用人单位缴纳大部分,职工缴纳小部分。 再者,待遇水平不同。一般来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要高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因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相对较高,缴费年限也通常较长。《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由于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在这些因素上往往更有优势,所以最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会更多。 最后,养老金调整机制也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根据物价上涨、工资增长等情况定期进行调整,调整幅度相对较大。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也会适时调整,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小。 总之,社区交的养老保险和单位交的养老保险在参保对象、缴费方式、待遇水平和调整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