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与无主物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外面捡到了一个东西,不确定它是遗失物还是无主物。我想知道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这关系到我后续该怎么处理这个东西。比如在法律上对它们的界定标准一样吗,处理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遗失物和无主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法律适用以及处理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定义。遗失物是指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的动产。简单来说,就是东西本来是有人拥有或者合法占有的,只是因为主人不小心把它弄丢了。比如你在大街上捡到的一部手机,它可能是主人不小心从口袋里滑落的,这种情况下,这部手机就是遗失物。 而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它可能从来就没有过主人,或者原来的主人已经无法确定。像在荒郊野外发现的一块石头,它可能就属于无主物。因为很难找到它的主人是谁,甚至可能它本来就没有特定的主人。 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遗失物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意味着当你捡到遗失物时,你有义务将其归还给真正的主人。如果找不到主人,你也应该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对于无主物,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全面系统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一般遵循先占原则。先占原则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动产,从而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不过,这个原则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是不能通过先占取得所有权的。 在处理方式上,对于遗失物,拾得人不能将其据为己有。如果拾得人故意侵占遗失物,权利人可以要求拾得人返还遗失物并赔偿损失。而对于无主物,在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先占人可以取得其所有权。 综上所述,遗失物和无主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原所有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区分这两者,遵守法律规定,妥善处理捡到的物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