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清楚非吸和诈骗这两个概念。我想知道它们在法律层面到底有啥不一样,是行为方式不同,还是量刑标准有差异呢?我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以便以后能更好地识别相关违法行为。
展开


非吸,也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诈骗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它们有诸多区别。 首先,从行为目的来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等活动,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这些资金的目的,只是在吸收资金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而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根本就没打算归还。比如,甲以投资项目为由,向很多人吸收资金,打算用这些钱来扩大自己的生意,这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乙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骗大家把钱交给他,然后自己挥霍一空,这就是诈骗。 其次,在行为方式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通常是通过公开宣传,承诺一定的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像一些公司打着高息理财的幌子,吸引老百姓把钱存进来。而诈骗罪的手段则更加多样化,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等。比如编造虚假的身份、事件来骗取他人信任,从而获取财物。 从法律依据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两者在量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总的来说,虽然非吸和诈骗都涉及到骗取他人财物,但它们在目的、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上都有不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