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有哪些区别?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有诸多区别。 首先,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这意味着只有在单位里工作,有相应职务身份的人才能构成此罪。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年满16周岁,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可能构成盗窃罪。《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可构成盗窃罪主体。 其次,犯罪对象有别。职务侵占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比如公司仓库里的货物、单位账户里的资金等。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这里的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大多是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财物,范围更广。 再者,犯罪手段不同。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比如公司财务人员利用自己管理资金的职务便利,私自挪用单位资金归自己使用。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也就是趁财物主人不注意、不知情的时候把东西偷走。 另外,在法律量刑方面也存在差异。《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概念: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