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有什么区别?


税延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都是国家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而推出的政策,旨在鼓励人们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提前做好规划和储备。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参保对象方面,税延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在境内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以及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并且这些人都要在中国境内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而个人养老金则面向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只要你参加了这两种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任意一种,就可以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 缴费方式上,税延养老保险没有规定固定的缴费金额,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养老需求,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缴费额度。个人养老金则设置了缴费上限,目前规定每人每年缴纳的上限为12000元。 税收优惠方面,税延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延税型”优惠。在缴纳保费时,这部分费用可以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在积累阶段,投资收益暂不征税;到领取养老金时,再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养老金在缴费环节,缴纳的费用可以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投资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环节,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资金管理和收益方面,税延养老保险由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收益相对较为稳定,通常会有保底收益。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进行选择。其收益水平取决于所投资产品的表现,有一定的波动性。 领取条件方面,税延养老保险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可按月或按年领取养老金,领取期限原则上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个人养老金则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时,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对税延养老保险进行了规范和指导;而《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则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