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判决书和调解书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涉及一个民事纠纷,收到了法院的相关文书,不太清楚判决书和调解书到底有啥不同。想知道它们在性质、生效方式、执行等方面都有什么差异,这样我心里能更有数,也方便后续处理这个事情。
展开


法院的判决书和调解书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两种法律文书,它们有以下诸多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终结后,依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或一方的申请,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定。它体现了国家审判权的行使,是法院对案件的最终裁决。而调解书则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后,由法院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强调的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协商和意思自治。 其次,制作过程有差异。判决书是在法院经过严格的审理程序,包括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查明事实真相后,依法作出的判决。其制作过程严谨,依据的是法律和事实。而调解书是在诉讼过程中,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制作而成。调解过程相对灵活,更注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愿。 再者,生效时间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有十五天的上诉期,在上诉期内没有上诉的,判决书才生效;二审判决书一经送达立即生效。而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不存在上诉的问题。 最后,强制执行方面也有所不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调解书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不履行调解书中的义务,对方也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过,由于调解书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主动履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总之,判决书和调解书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法律文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