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和灵活就业养老金有什么区别?


个人养老金和灵活就业养老金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从概念上来说,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它是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为个人养老提供的一种补充保障方式。而灵活就业养老金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部分,是针对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障制度,让灵活就业人员也能在年老时享受到基本的养老待遇。 在参保条件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基本养老保险,不管是职工的还是城乡居民的,都能参与。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是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工作、没有单位帮忙缴纳社保的这类人群可以参加。 缴费方式上,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然后可以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之后就可以往这个账户里存钱缴费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则在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 - 30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比如当地平均工资是5000元,你可以选择按照3000元(60%)到15000元(300%)这个区间的某个金额作为缴费基数,然后按照20%的比例缴纳费用。 养老金待遇领取方面,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是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而灵活就业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需要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养老金待遇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等因素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 法律依据上,个人养老金制度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