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取保候审阶段的处分依据是什么?
我是一名教师,现在处于被取保候审阶段,心里特别忐忑,不知道学校会怎么处理我。我想了解下,在这个阶段对教师进行处分是依据什么呀?是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是学校自己定的规则呢?
展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取保候审这个概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提供了保证之后,可以在家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处理,而不用被关押在看守所。 对于教师在被取保候审阶段的处分依据,主要涉及到多方面的规定。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虽然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有罪,但如果教师的行为涉嫌的犯罪与上述条款有一定关联,学校等相关部门是可以依据此条法律来进行考量和处分的。 同时,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取保候审阶段虽然还未被最终定罪量刑,但如果其涉嫌的犯罪行为性质比较严重,学校等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该规定的精神,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师采取相应的处分措施,比如暂停其教学工作等。 此外,各个学校通常也会有自己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对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教师进行处分的参考依据。学校会根据教师涉嫌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对学校和学生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并作出合理的处分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