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双倍工资,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比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关于诉讼时效,它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通俗来讲,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你不通过法律途径去主张自己的权利,之后法院可能就不再保护你这个权利了。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对于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在劳动争议领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于双倍工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计算方式。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的每个月工资应分别计算诉讼时效,从每个月工资应当支付之日起算一年。另一种观点是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或者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倒推一年。 例如,小明2024年1月1日入职某公司,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小明知道自己有主张双倍工资的权利。如果按照第一种起算方式,从2024年2月1日开始,每个月的双倍工资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年诉讼时效。如果按照第二种起算方式,假设小明在2025年1月1日打算维权,从这一天向前倒推一年,在这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部分在诉讼时效内。 所以,当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等可以主张双倍工资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了解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并在时效期间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否则,一旦超过诉讼时效,虽然劳动者仍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出请求,但如果对方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劳动者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