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需要遵循哪些程序?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的过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企业改制的一般程序: 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成立改制工作组织,这就好比一场战役需要有指挥团队一样,改制工作组织负责统筹和协调改制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同时,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人员等基本情况,比如企业有多少固定资产、欠了多少债务、有多少员工等。还要收集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改制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接下来是确定改制方案阶段。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改制方案。方案内容通常包括改制的目的、方式、股权结构设置、职工安置等重要事项。例如,如果选择股份制改造,就要确定新的股权结构,哪些股东占多少比例。而且,改制方案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包括企业职工、债权人等相关方的意见,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后,将改制方案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等进行审批。 在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阶段,企业要对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核实资产的实际情况。这就像给企业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看看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底”。同时,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等相关规定,清产核资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资产评估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聘请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评估结果将作为企业改制中产权交易、股权设置等的重要依据。评估过程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产权界定和登记也不容忽视。要明确企业产权的归属,划分不同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完成产权界定后,要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以保障产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职工安置是企业改制中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妥善安置职工。这包括与职工协商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等。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因改制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同时,要做好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工作,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实施改制方案和注册登记阶段。在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后,企业按照改制方案的要求,实施产权转让、股权设置等具体改制措施。完成改制后,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领取新的营业执照,标志着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总之,企业改制程序较为复杂,涉及众多法律和政策规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