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的格式是怎样的?


承诺书是承诺人对要约人的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通常是书面形式,用于表达承诺人愿意承担一定责任或履行某项义务。在我国,虽然法律没有对承诺书的格式作出统一、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一份完整规范的承诺书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承诺书的首要部分,一般直接写“承诺书”三个字,也可以根据承诺的具体内容加上一些限定词,比如“还款承诺书”“安全承诺书”等。标题要写在第一行正中,字体可以稍大一些,这样能让阅读者快速明确这份承诺书的大致内容。 称谓:称谓就是承诺书送达的对象,也就是承诺是向谁作出的。如果是写给某个具体的单位或个人,要写清楚对方的全称或姓名。例如“尊敬的[单位名称]”或者“[姓名]先生/女士”。称谓一般写在第二行,顶格书写,后面用冒号,表示引出下文。 正文:正文是承诺书的核心部分,要详细说明承诺的具体内容。这部分需要写清楚承诺人承诺要做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完成、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履行承诺等。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如果是还款承诺书,就要写明还款的金额、还款的时间节点、还款的方式等。正文一般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书写。 结尾:结尾通常是表达承诺的决心,比如“以上承诺,本人坚决履行”“我将严格遵守以上承诺”等。结尾一般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署名和日期:署名就是承诺人的签名,如果是单位作出的承诺,要加盖单位公章。日期是指承诺书签订的具体时间,要写清楚年、月、日。署名和日期一般写在承诺书的右下角。 虽然法律对承诺书格式要求不严格,但规范的格式能让承诺书更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同时,承诺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承诺书的内容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这份承诺书可能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