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先占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事儿,发现了一件无主物品,想把它占为己有,听说有个先占的说法。我就想了解下民法典里对于先占到底是怎么规定的,什么样的情况能适用先占,我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先占获得这个物品的所有权呢?
展开


先占是一个法律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从而取得该动产所有权的法律事实。 在我国,《民法典》并没有对先占制度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不过在实际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当中,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先占行为是承认其效力的。 首先,先占的对象必须是无主物。无主物就是指当前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品。比如在野外捡到的一些野生果实、抛弃物等通常属于无主物。但如果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像地下埋藏的文物等,即使看起来是无主的,也不能适用先占,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其次,先占人必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这意味着先占人要有把这个物品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占有的主观意愿。比如说,你在路边看到一个被人丢弃的旧自行车,你把它捡回去并且打算自己使用,这就体现了你以所有的意思占有。 最后,先占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如果先占的物品是违禁品,或者先占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那么这种先占是不被法律认可的。例如,不能先占毒品等违禁物品。虽然《民法典》没有完整的先占条文,但我们可以依据上述的法律原理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先占行为的合法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