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欺诈是如何认定的?

我之前买东西感觉商家有欺诈行为,但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怎样的情况算是欺诈呢?比如商家虚假宣传商品功效,或者隐瞒商品真实情况,这算欺诈吗?我很想了解具体的认定标准。
展开 view-more
  • #消费欺诈
  • #权益保护
  • #欺诈认定
  • #消法规定
  • #赔偿标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所谓欺诈,通俗来讲,就是经营者故意采用虚假或者误导性的手段,让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这一规定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方面是虚假告知,也就是经营者主动地向消费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比如商家把普通材质的商品宣传成珍贵材质,像把人造皮革说成是真皮,这显然就是在故意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买到的是高品质的真皮商品,从而作出购买决定。 另一方面是隐瞒真实情况。这是指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披露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但却故意不告知。例如,销售二手电子产品时,隐瞒产品曾经严重维修过的事实。消费者如果知道这个情况,很可能就不会购买该产品了。 在实际的认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经营者的主观故意,即经营者必须是故意实施欺骗行为,而不是因为疏忽或者误解导致信息错误。其次是消费者的错误认识和购买行为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者是因为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才作出了购买决定。 当消费者遇到可能的欺诈行为时,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一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让消费者在遭受欺诈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