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诈骗受理后会怎么处理?


接触式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如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实施的诈骗行为。当接触式诈骗案件被受理后,通常会按照以下流程处理。 首先是初查阶段。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后,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的调查核实。他们会询问报案人详细的情况,比如诈骗发生的时间、地点、诈骗分子的特征、诈骗的具体手段和过程等。同时,也会收集相关的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监控视频等。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应当迅速进行审查。 接着是立案侦查。如果经过初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立案之后,就会展开全面的侦查工作。侦查人员可能会走访相关的证人,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场所进行排查,还可能会运用技术手段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然后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如果侦查过程中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会根据情况对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对于罪行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对于符合拘留条件的,会依法进行拘留;对于需要逮捕的,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再之后是移送审查起诉。当侦查终结后,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最后是审判阶段。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判,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及应承担的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处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案件涉及的人员众多、犯罪手段复杂,调查和处理的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作为被害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和证据,以促进案件的顺利侦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