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后多久能拿到赔偿?


劳动仲裁后多久能拿到赔偿是许多劳动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整个流程以及时间情况。首先,要了解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争议事项进行居中公断与裁决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相关程序和时间限制。从申请仲裁开始,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在受理之后,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对于仲裁审理期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仲裁结果会在受理申请后的四十五日内出来,最长不超过六十日。然而,拿到仲裁裁决书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拿到赔偿。如果双方对仲裁结果都没有异议,那么按照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赔偿。但要是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他们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时间就会变得更长。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一般是六个月,简易程序是三个月。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还可以上诉,二审审理期限一般是三个月。所以,劳动仲裁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一切顺利,没有争议,在仲裁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结束后,劳动者就能拿到赔偿,这个时间可能在受理仲裁申请后的一到两个月左右。但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总之,劳动仲裁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劳动者需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密切关注案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