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账后如何计提所得税?
我完成了公司的账务处理,但是对于怎么计提所得税不太清楚。计提所得税的具体步骤是什么,依据什么来计算呢?希望能有详细的解答,让我能准确完成所得税的计提工作。
展开


在会计核算中,计提所得税是企业完成账务处理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来详细说说做完账后计提所得税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明确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就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应当缴纳所得税的那部分所得。它通常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得到的。比如,有些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可以扣除,但税法规定不能扣除,或者只能部分扣除,这就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然后,依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来计算所得税费用。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是25%,不过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能会适用更低的税率,比如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税率。计算公式为: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在实际操作中,做完账计提所得税时,一般通过“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这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计提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缴纳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 总之,做完账计提所得税需要准确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所得税费用,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进行申报和缴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