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情况下合同违约金怎么算?


在合同诈骗情形下计算合同违约金,首先要明白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合同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当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金额。而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 关于违约金的计算,一般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或者计算方式,那么通常就按照这个约定来计算。例如,合同约定违约方需按照合同总金额的20%支付违约金,若合同总金额为100万元,那么违约金就是20万元。 然而,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如果诈骗方的行为给受害方造成了实际损失,这个损失可以作为衡量违约金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比如,因诈骗导致受害方额外支出了10万元的费用,而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只有5万元,那么受害方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增加违约金。 此外,如果合同因诈骗被认定为无效合同,那么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条款通常也会无效。因为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存在违约的问题。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受害方仍然可以要求诈骗方赔偿其遭受的实际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