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怎么算,平均工资收入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平均工资收入的确定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来解释一下平均工资收入。平均工资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工资收入的平均值。对于上班族来说,通常可以按照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工资总收入除以12来计算月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接下来谈谈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是,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比如,小张一年工资收入是12万元,假设没有其他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一共是2万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2万 - 6万 - 2万 = 4万元。对照税率表,4万元对应的适用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是0,所以他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就是4万×3% - 0 = 1200元。 另外,工资薪金所得是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年度终了后再进行汇算清缴。预扣预缴时,扣缴义务人会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例如小李每月工资1万元,三险一金扣除1000元,有一个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可扣除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10000 - 5000 - 1000 - 1000 = 3000元,适用3%税率,预扣税款3000×3% = 90元。2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00×2 - 5000×2 - 1000×2 - 1000×2)=6000元,累计预扣税款6000×3% = 180元,2月当月预扣税款180 - 90 = 90元。这样逐月累计计算。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更清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自身的工资收入纳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