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执行申请后要如何结案?


在探讨撤销执行申请如何结案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撤销执行申请。撤销执行申请,简单来说,就是申请执行人主动放弃本次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来实现自己权益的行为。当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出撤销执行申请时,意味着其暂时或永久地停止了借助司法强制力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程序。 那么,撤销执行申请后法院是如何处理结案事宜的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也就是说,一旦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交了撤销执行申请,并且该申请经过法院审查符合规定,法院就会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 法院在收到撤销执行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是否是申请执行人的真实意愿表达,是否存在受胁迫等影响意思表示真实性的情况,以及申请的形式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如果经过审查,法院认为申请符合条件,就会启动结案程序。 结案的具体流程通常如下:首先,法院会制作终结执行裁定书。这份裁定书会明确记载案件的基本信息、申请执行人撤销申请的情况以及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的依据和结果等内容。裁定书制作完成后,法院会按照法定的送达方式将其送达给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一般来说,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当裁定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后,该执行案件就正式结案了。 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执行申请结案后,申请执行人如果在法定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等情况,仍然可以再次向法院申请执行。例如,之前因为被执行人暂时没有财产而撤销申请,后来发现被执行人获得了一笔大额的收入,此时申请执行人就可以再次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实现自己的权益。 此外,申请执行人在决定撤销执行申请时,应当谨慎考虑。因为一旦撤销申请并结案,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当前借助法院强制力执行的权利。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最好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能面临的后果,确保自己的决定是在理性和全面考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总之,撤销执行申请的结案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申请执行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来处理,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