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土地如何赔偿?


房屋拆迁土地的赔偿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区分不同情况。 首先,土地性质不同,赔偿方式和标准有很大差异。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拆迁补偿政策上就有所不同。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这里虽然说的是房屋相关补偿,但土地价值实际已体现在房屋价值评估里了。 对于集体土地,情况更为多样。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方式一般有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等。比如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户均安置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 。补偿方法主要有回迁安置、货币补偿 、另行审批宅基地与货币补偿相结合这几种方式,能否另行审批宅基地,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 其次,土地补偿还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土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土地,经济价值较高,补偿往往也会相应增多;土地用途不同,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和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补偿方式和数额也存在明显差别;土地面积大小、土地上的附着物和相关设施等也会对最终的补偿金额产生影响。如果土地上建有建筑物、种植有农作物或者存在其他相关设施,都会纳入补偿考量范围。 总之,房屋拆迁土地赔偿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市、县级政府征收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严谨程序制定具体补偿标准,以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国有土地:指城市市区的土地,其所有权归国家。 集体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像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都属于集体土地。 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是计算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的一个重要指标,综合了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户均安置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等因素计算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