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合同的纠纷该如何处理?


当遇到服务合同纠纷时,有多种处理方式可供选择。 首先是协商。这是最理想的方式,合同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下,相互沟通交流,尝试自行解决纠纷。比如你和服务方就服务质量、费用等问题心平气和地讨论,争取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还能维护双方关系。《民法典》中倡导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协商解决纠纷正是这些原则的体现。 若协商不成,可以考虑调解。可以要求有关机构介入调解,像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能要求上级机关调解,不过上级机关应平等分清是非,不能行政干预。此外,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也能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据《人民调解法》,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来解决纠纷。 再者是仲裁。如果合同里有仲裁条款,或者纠纷发生后双方达成了仲裁协议,那么任何一方都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都可以依据《仲裁法》进行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 最后是诉讼。要是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达成仲裁协议,那么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相关概念: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诉讼: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 调解: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