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赡养?
最近在处理家里老人赡养的事情,不太清楚到底怎么就算尽到赡养义务了,也不明白从法律层面该怎么界定赡养。想具体了解一下,在法律上判定赡养的标准都有啥,自己到底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符合法律要求。
展开


赡养,简单来说,就是晚辈对长辈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具体来说,赡养的界定包含这些方面:一是经济上供养,这意味着要为长辈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比如支付生活费、医疗费等。比如老人看病需要钱,子女有能力的话就应该支付相应费用。二是生活上照料,像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包括做饭、穿衣、洗澡等,如果老人行动不便,帮助其出行等也属于生活照料。三是精神上慰藉,就是要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多陪伴老人,和他们聊天沟通等,让老人精神上不感到孤单。 如果想要确定是否尽到了赡养义务,也有一些认定方法。比如倾听老人关于是否得到妥善赡养的反馈;获取社区委员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出具的书面证明;向周围邻居收集相关证据;看老人是否面临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来判断。 另外,赡养义务的履行方式可以协商。在征得老年人同意后,赡养人之间还可以就如何履行赡养义务签署协议,但协议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也不能违背老年人的真实意愿。 相关概念: 赡养人: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