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犯罪既遂的标准?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通俗来讲,就是犯罪人完成了犯罪,实现了犯罪目的。 确定犯罪既遂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结果说认为,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行为造成了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例如,在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死亡就是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当犯罪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时,就构成犯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故意杀人”并导致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既遂的一种体现。 目的说主张,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人实现了其犯罪目的。比如,在诈骗罪中,犯罪人的目的是骗取他人财物,当他成功骗取到财物时,就构成犯罪既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诈骗行为达成了骗取财物的目的,就符合了犯罪既遂的特征。 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只要犯罪行为符合了所有的构成要件,无论是否实现了犯罪目的或造成了危害结果,都构成犯罪既遂。比如,在行为犯中,只要实施了法定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像生产、销售假药罪,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就构成既遂,并不要求一定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主要采用构成要件齐备说。因为它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各种犯罪既遂的情况,避免了结果说和目的说的局限性。判断一个犯罪行为是否既遂,需要根据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在抢劫罪中,不仅要有暴力、胁迫等行为,还要有取得财物的结果,只有当这两个方面都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时,才构成犯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