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有人找我借了一大笔钱,当时说的是应急,可后来我发现他从一开始可能就没打算还,感觉像是在骗我。我就想知道,从法律上来说,怎么认定他这是有诈骗罪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呢?我想了解具体从哪些方面判断。
展开


要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看: 首先是主观意图方面。非法占有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心里清楚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失去财产,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情况发生,并且有把别人财物据为己有的想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理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诈骗罪里,这种故意就体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 其次看行为手段。行为人往往会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或者隐藏真实情况来实施欺骗行为。比如虚构一个项目,说能获得高额回报,骗别人投资,这就是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来让他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这反映出其试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目的。 再者,财物处置情况也很关键。如果行为人拿到财产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很可能被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却大量骗取资金;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肆意挥霍骗取的资金;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来逃避返还资金 ;以及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概念: 非法占有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将他人财物非法归自己所有,永久排除他人对财物的合法控制和支配 。 直接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并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