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诈骗案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

我最近接触到一个诈骗相关的案子,不太清楚怎么去判断里面涉及到的非法占有情况。比如说具体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哪些行为表现可以认定是非法占有,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诈骗认定
  • #非法占有
  • #诈骗案件
  • #刑法规定
  • #犯罪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诈骗案中,认定非法占有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首先,从法律概念来讲,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 在认定时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必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才可以认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行为前的相关情况**: - **主体资格真实性**:在正常经济交易中,交易主体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达到预期目的,所以主体一般是真实存在的。而在刑事诈骗中,行为人签约时往往会以虚假面目出现,比如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假冒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 - **履约能力**:如果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之前经济状况异常贫困,却在诈骗成功后获得大量资金,很可能说明其存在非法占有企图。 **行为中的相关表现**: - **资金获取与归还能力**: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一些人明明没有稳定收入和还款能力,却编造各种理由大量借钱,且借款后没有任何还款计划或行动。 **行为后的相关表现**: - **资金处置情况**: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以及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都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比如,某人骗取他人钱财后,马上将钱用于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偷偷将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以逃避归还。 - **事后态度**:行为人在诈骗事件发生之后的行为举止和态度,例如是否有主动还款的意愿和实际行动,这些都是判断其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如果行为人在获得财物后并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偿还债务或对财产进行不当处理,那么这也可能被视为存在非法占用的意图。 法律依据方面,《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