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的“明知”是如何认定的?

我涉及一个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听说认定‘明知’很关键。我不太清楚在这类案件里,‘明知’到底是怎么界定的,是根据我实际知道的情况,还是有其他判断标准?我想弄明白这个,好了解自己的处境。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明知”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通俗来讲,“明知”就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件事是清楚知晓的。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首先,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这就好比你卖东西,上面的商标明显被改动了,你还继续卖,那很大程度上可以认定你是“明知”的。其次,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就好像之前因为卖假货被处理过,之后还接着卖同样的假货,那肯定能说明你知道自己卖的是假货。再者,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也就是如果你对授权文件进行造假或者知道文件是假的还使用,那就是“明知”了。另外,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也可以认定为“明知”。这里的“应当知道”是指根据一般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能判断出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对于“明知”的认定,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的情况、交易方式、价格等。例如,如果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那很可能意味着你知道商品存在问题。总之,“明知”的认定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在商标刑事犯罪中‘明知’的认定是怎样的?

我涉及一个商标相关的案子,听说如果被认定在犯罪时是‘明知’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商标刑事犯罪里‘明知’是怎么认定的,想知道依据什么来判断,哪些情况算‘明知’,哪些不算。

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有哪些若干问题的意见?

我最近涉及到一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不太清楚办理这类案件有啥意见和规定。想知道在处理过程中,从立案到判决各个环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意见是如何保障当事人权益的,还有对这类案件的认定标准和处罚依据是怎样规定的。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明知行为?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里面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明知行为的认定问题。我不太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明知。比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或者食品犯罪案件中,怎样准确认定他们主观上是明知的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刑事犯罪中明知和视为明知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在刑事犯罪里,‘明知’和‘视为明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它们的区别和判定标准,比如在一些案件里,怎样就算是‘明知’,又在什么情况下会‘视为明知’,这对定罪量刑是不是有很大影响啊?

故意犯罪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故意犯罪里有‘明知’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到底是啥意思。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法律判定中,怎样去认定这个‘明知’呢?是有明确的标准,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问题。

主观罪过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法律责任的事情时,遇到了关于主观罪过认定的问题。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主观罪过里的‘明知’是怎么判断的。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怎么去界定当事人是不是‘明知’相关情况呢?我想了解具体的认定方法和标准。

单位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标准是什么?

我所在的单位涉及一些知识产权相关业务,我有点担心单位可能会不小心触碰法律红线。所以想了解一下,在我国法律里,单位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标准到底是怎样规定的,好让我们能提前做好防范。

假冒专利罪该如何量刑,又该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犯罪呢?

最近在处理一个涉及专利纠纷的案件,怀疑其中一方可能涉及假冒专利犯罪,但不太清楚具体的量刑标准以及怎样才算构成假冒专利犯罪,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案件存在哪些困境?

我对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案件这方面挺感兴趣的。我想知道在实际操作中,检察院会遇到哪些难题呢?比如是证据收集方面,还是法律适用方面,又或者是和其他部门协作方面?希望能详细了解下这些困境。

明知是犯罪所得该如何认定?

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一批货物,后来才听说这批货物可能是犯罪所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怎样才算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呢?我这种情况会不会被认定为明知呀?

帮信罪中明知的认定标准具体是什么呢?

我朋友好像涉及到帮信罪相关的事儿,现在就卡在这个‘明知’的认定上不太清楚。比如在一些网络交易中,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不确定这算不算明知对方在犯罪。想了解下具体从哪些方面能认定帮信罪里的明知。

在诈骗案中,如何认定中间人是否知情?

我有个朋友好像在一个诈骗案子里当了中间人,现在大家都很担心他会不会担责任。但不太清楚怎么判断他到底知不知道诈骗这件事,比如有哪些具体的情形能认定他知情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帮信罪中,如何判断行为人是明知还是不明知?

我有个朋友涉及到帮信罪相关的案子,现在不太清楚在这种案件里,到底怎么去界定行为人是明知还是不明知。比如说在一些具体行为中,像提供银行卡之类的,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明知呢?想了解下判断的具体标准和依据。

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有哪些司法解释?

我最近涉及到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不太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想了解一下在办理这类刑事案件时,具体有哪些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对案件的判定和处理有什么影响,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侵犯知识产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我自己开了个小工厂,生产了一批带有某知名品牌标志的产品,我知道这可能涉及侵犯知识产权,但不清楚这到底算民事还是刑事问题。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算民事,什么情况下算刑事呢?

如何判定侵犯著作权罪以及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我创作了一些作品,最近发现有人未经我许可使用了,感觉可能涉及侵犯著作权。但不太清楚怎样才算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以及一旦构成犯罪,具体会按照什么标准来量刑。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公安是如何认定知不知情的?

我最近卷入了一个案子,警方怀疑我知道一些情况,但我真不知情。我想了解下,公安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认定一个人知不知情的呢?他们依据什么来判断?我该怎么做才能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

帮信罪中的明知该如何认定?

我朋友好像涉及到帮信罪相关的事情,现在不太清楚关于帮信罪中‘明知’这一点具体是怎么判定的。比如在哪些情况下会被认定为‘明知’,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或者情形可以参考,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以营利为目的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在一些法律事务里经常看到‘以营利为目的’这个说法,但不太清楚它具体在法律上是怎么解释的。比如在一些涉及商业活动、知识产权的案子中,这个概念很关键。我想知道法律对‘以营利为目的’是如何明确界定的,有没有相关案例可以辅助理解。

在应当明知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我在和别人的交易中,有些情况其实我应该能意识到可能存在问题,但当时没细想就继续做了。现在有点担心这种‘应当明知’的情况会带来法律后果,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应当明知的情况下一般会怎样判定,会有啥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