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要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首先要了解其构成要件。第一,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就是说,进行医疗行为的机构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行医资质。第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些规范和常规是医疗行业的基本准则,医生和护士等人员都要遵守。第三,存在过失行为,并且这种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医生的错误操作等过失,直接导致了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第四,必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比如身体出现损伤、残疾等情况。 鉴定医疗事故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另一种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医学会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鉴定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等,以及调查询问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最终作出鉴定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