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帮信罪的主观方面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帮信罪这个罪名,对它的主观认定不太明白。身边有人好像因为一些帮忙的行为被怀疑涉及帮信罪,我想知道到底怎么判断一个人在主观上是不是构成帮信罪呢?是有明确标准,还是要综合很多情况看啊?
展开 view-more
  • #帮信罪认定
  • #主观明知
  • #法律认定
  • #帮信罪
  • #犯罪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帮信罪,也就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简单来说,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技术支持,或者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是构成帮信罪的主观方面的犯罪构成要件,这意味着帮信罪是故意犯罪,不是过失犯罪。这里的 “明知”,既包括行为人确切知道他人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也包括知道他人可能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不包括 “应当知道” 的情形。 在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时,要求其主观上对被帮助对象是否可能实施犯罪活动有相对具体的认知。比如,不能仅仅因为行为人出售了自己的银行卡,就直接认定其主观上具有 “明知”,得有客观证据证明行为人对被帮助对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有相对具体的认知才行,出售银行卡本身只是违法行为,不等于对被帮助对象实施犯罪活动有具体认识。 另外,如果存在亲友关系等信赖基础,认定 “明知” 要审慎。一般情况下,亲友间借卡若没有利益交换,不能轻易认定主观上有 “明知”。但要是客观证据和事实能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 “明知”,那就应当认定构成犯罪。 相关法律规定,《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规定,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也指出,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应当根据行为人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等的次数、张数、个数,并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等主客观因素,予以综合认定。 相关概念: 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简称,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概括性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只是对侵害范围与侵害性质的认识尚不明确的心理态度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