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财产如何分割?


协议离婚后财产的分割方式如下:首先,财产分割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且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就具有法律效力。协商一致后,要签署书面离婚协议书,并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备案手续,登记备案后,离婚协议才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就要按照法定的分割原则来进行。法定分割原则包括:男女平等原则,即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比如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或者在财产种类上分给女方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照顾无过错方原则,若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另一方作为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会得到照顾;照顾付出较多方的原则;不侵害国家及第三人财产权益的原则。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特定情况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个人财产则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另外,在离婚的一年内,一方对财产分割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是,如果不能证明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一般对这样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拥有的财产。 个人财产:明确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 离婚协议书:夫妻双方就离婚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