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质押该怎么进行?


专利权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专利权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专利权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专利权的价款优先受偿。以下为你详细介绍进行专利权质押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第一步,了解出质人与质权人双方的条件和要求。出质人通常是专利权的合法所有人,质权人一般是债权人,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出质。这意味着用于质押的专利权必须是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并且出质人对该专利权拥有合法的处分权。 第二步,签订书面质押合同。质押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应当包括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专利权的相关信息(如专利号、名称等)、质押担保的范围等内容。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第三步,办理质押登记。这是专利权质押生效的关键步骤。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以专利权出质的,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办理出质登记。办理登记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如出质人和质权人身份证明、质押合同、专利权证书等。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予以登记,并予以公告。自登记之日起,专利权质押生效。 第四步,履行质押合同。在质押期间,出质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如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等;质权人则享有相应的权利,如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权依法处分该专利权。如果在质押过程中出现纠纷,双方可以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总之,进行专利权质押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质押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