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的案子该怎么处理?
我有个民事案子,目前感觉自己收集的证据不太充分。我不知道这种证据不足的情况,法院会怎么处理,是直接驳回我的诉求,还是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我很担心自己因为证据问题输了官司,想了解下具体的处理流程。
展开


在民事案件里,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遇到证据不足的案子时,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在起诉阶段,如果原告提交的证据明显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若证据无法支持原告提出的事实和理由,法院可能会裁定不予受理。 其次,进入审理阶段后,如果是在一审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法院通常会给当事人一定的时间补充证据。若当事人无法补充新的证据,或者补充后证据仍然不充分,不能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即无法让法官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那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此时,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要承担不利后果,法院会判决其败诉。 最后,如果一审已经判决,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可以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在二审阶段,若上诉人还是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二审法院一般会维持原判。若因证据不足导致败诉后,当事人发现了新的证据,符合再审条件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再审。不过,再审程序启动较为严格,需要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等法定情形。总之,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应积极、及时地收集和提供充分的证据,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