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证据予以证明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我遇到了一件事,有些情况对我很重要,但我没办法找到证据来证明。我现在特别迷茫,不知道这种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在法律上会怎么处理,会不会我有理也没办法得到支持,想了解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法律事务里,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元素,它就像是打开公平正义大门的钥匙。证据指的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材料,比如合同、证人证言、视频监控等。没有证据予以证明的情况,处理起来会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简单来讲,如果你向法院提出了一个请求或者主张,那么你就有义务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个主张是真实的。要是你没办法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你的主张,法院很可能不会支持你的请求。 举个例子,你说别人欠你钱,但你既没有借条,也没有转账记录,更没有证人能证明这件事,那法院就很难认定对方确实欠你钱。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某些侵权诉讼中,法律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比如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由污染者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在刑事诉讼中,遵循的是无罪推定原则。也就是说,在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应当认定被告人无罪。这里的证据要达到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法院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