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是怎样的?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判断。 首先,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 - 客体方面,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也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简单说,就是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合同交易秩序,还损害了别人的财产。 -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且数额较大。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货源来骗对方签合同付款。依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 主体方面,个人或者单位都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也就是说,不管是个人耍手段骗合同,还是单位组织实施这种骗钱行为,都可能涉嫌犯罪。 - 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就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骗对方钱,还故意这么做。 此外,司法实践中还会考察以下因素: -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例如有完全履约能力却自始至终不履约,以欺骗手段占有对方财物,可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但有履约能力且积极履约,即使最终合同未完全履行,一般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 。 - 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诈骗行为多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如果没有欺诈行为,即便合同没履行,也不能定合同诈骗罪。但有诈骗行为也不一定就构成犯罪,还要结合其他因素判断。 - 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有履行诚意的人会积极创造条件履行,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人往往不履行或虚假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总之,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是严谨且综合多方面判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