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伤证据不充分时如何定案?
我遇到个事儿,和人起了冲突,对方说自己是轻微伤要我赔偿。但我觉得他这伤不一定是我造成的,而且他拿出来的证据感觉也不咋充分。我就想知道,在这种轻微伤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法院或者相关部门会怎么来定这个案子呢?
展开


在轻微伤案件中,如果证据不充分,定案会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首先,我们要了解“证据充分”的含义。证据充分意味着证据要达到确实、可靠,足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程度。在轻微伤案件里,证据通常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鉴定报告、现场的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 当证据不充分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在轻微伤涉及的治安案件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但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这表明在治安案件里同样强调证据的充分性。 如果证据不充分,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无法达到起诉的标准。在治安案件中,公安机关可能无法对行为人作出治安处罚。而在民事赔偿方面,如果受害人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伤害是由对方造成以及具体的损失情况,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其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总之,证据不充分时,案件的处理会倾向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错误的定案和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